行业联盟云平台欢迎您!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今日推荐

拯救改革先锋“个体户”

2014年05月09日09:58中国行业联盟

简政放权能否拯救个体户

陈方

下夜班后,有时会在槐中路口停下来。每天晚上,路口都有一位阿姨卖麻辣烫。浇一点她自做的辣椒酱在麻辣烫上面,味道很好。

这阿姨年龄不算太老,大概不到50吧,她一般都要等到将近12点。她的三轮车把上还挂着一小袋瓜子,可能是没有人的时候她自己嗑瓜子解闷吧。

有一晚一边吃麻辣烫一边和阿姨聊天,问她一个月能收入多少,阿姨说,唉,我们这些个体户哪有那么容易啊?!

哦,个体户!很久不再听说这个词了。

想当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三个字象征着自由和希望,那时候的个体户还属于中国的高收入阶层,“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顺口溜一度流行于大街小巷。虽然说当时的个体户收入远远高于科学家、医生等行业是一个不健康的社会状态,但如今的个体户却成了社会的弃儿,将曾经的高收入群体打入“冷宫”也算不上健康吧?

各式各样的审批、登记、注册是个体户堕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就连摆地摊擦皮鞋这样的劳动型创业,也必须登记注册,否则就是非法经营。缴纳了税费之后,个体户不但难以得到相应的服务,往往还遭遇预料之外的障碍。如果说这是一种“制度性冷漠”的话,那些“浇开水”式的“热情”,则是另一种冷漠。比如,许多城市搞所谓的现代化建设,将小商小贩、人力车、街头摊点、小店小铺等等,统统赶进超市或者连锁店。城市干净了,个体户的谋生之门却被堵上了。

早在2006年,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就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9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9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6.5万户。此后几年,很难再查到全国个体户数量变化的数据,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个体户这个群体越来越不受重视。

社会是在流动变化的,每一个阶层在社会中的排序自然也该有所变化,这样才能防止社会阶层固化。但是,让社会阶层流动变化起来,不等于将曾经的高收入群体彻底抛弃。回顾个体户的发展之路,大多数个体户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靠诚实劳动辛勤劳作翻身的。自由和希望,给了底层人民打拼的动力。几十年之后,底层民众再也无法复制这样的发展之路,放眼周遭,那些卖早点的、擦皮鞋的、开小店的,还有那些的哥们,哪个不是怨气重重?

时代曾经让个体户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原来就没有职业,为了寻找出路而当上了个体户,有的是辞职或停薪留职,加入个体户队伍,还有的是剩余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中走出来成为个体户。那时候的个体户很多都是自愿入列的,现如今,恐怕只有底层那些找不到出路的人才不得不加入个体户队列,尤其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底层农民必须从做摊贩开始进城谋生,并通过个体经营最终融入城市。在这个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当中产者逐步开始为自己的利益代言,为“公民社会”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时,这些底层的个体户还没有自己的利益代言人,他们的声音和利益被忽视。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个体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稳定紧密相关,与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紧密相关,其意义在于,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发展。个体户之困,说到底,还是底层民众的发展之困。

如今又在简政放权了,不知道“个体户”的活力能不能重新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