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联盟云平台欢迎您!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今日推荐

再说香港一泡尿

2014年04月05日10:26中国行业联盟

波澜再起,继一泡尿变一泡屎之后,又迎来一轮街头模仿潮。

紧盯幼童便溺事件不放的环球时报昨日又有新通报,港人居然街头自带“粪便”表演模仿:“27日,约30名香港人带着‘粪便’道具进入尖沙咀海港城,其间高喊口号,不满内地游客来港购物,并在商场内蹲下,在地上放置‘大便’道具,先后8次模仿幼童街上便溺。他们的行为引起内地游客的不满,双方互骂,附近名店纷纷落闸不做生意。这场闹剧历时一小时,后被警方以‘非法集会’为由截停,随即散去...与此同时,还有香港网民在社交网站成立‘向内地的便溺行为宣战,万人齐去苏局长家门口便溺’群组。”没有克制住的@环球时报,在标题前加了三个字:“有病吧”。

少有媒体再趟浑水涉足纠纷,只能继续自产自销模式,从单仁平切换至社评,环球时报一如既往高调点评,直斥“街尿表演的香港人就像‘光头党’”:“香港有一小撮极端主义分子,他们让人想到东欧社会里的‘光头党’,或者西欧社会里的‘新纳粹’。欧洲这两伙人的第一个特征就是选择性排外,喜欢标榜‘自我纯正’...香港的这些‘光头党们’以如此方式抗议内地幼童街尿,但他们的行为却真正在香港的城市文明中‘拉了一地屎’,香港主流社会需要下些力气,才能擦掉它们,驱散这些屎尿散发出的骚臭。”

骂完之后舒了口气,胡锡进团队边打边拉,声明“不会迁怒于整个香港”:“内地人看到这样的表演,肯定很不高兴。但是内地社会也在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主动辨认这些极少数极端分子与香港主流社会的区别。我们不会迁怒于整个香港,但这些事也的确会成为内地人对香港认识中的一个元素,影响很多人前往香港旅游的兴趣...当内地舆论对这些‘光头党们’多骂了几句时,香港主流社会也请予以体恤。”

环球时报之论,并不乏认同者。

过火的行为艺术无形中还是刺痛了许多内地人,专注黑朝鲜的@作家崔成浩几乎是拍案而起:“中国大陆幼童憋不住,不管是否污染了眼球和环境,毕竟是幼童,总可以原谅。可个别香港人,偏偏对此抓住不放,甚至还专挑人多的地方,大肆模拟起来,妄图达到贬低内地人民形象的企图。不难想像,如果这事发生在英国孩子身上,这些港人不但不会批评,还会自我批评,埋怨公共厕所怎么那么少。一个字,贱!”

诛胡锡进之心,亦属下意识反应。

@北京厨子即认定,环球时报在煽动对立情绪:“环球时报还在拼命煽动香港有人搞大便秀抗议内地游客的事。少数香港人对内地有成见是难免的,很多是内地游客行为不检点造成的。也有一些纯属偏见。做的不对的要改,香港人的偏见要慢慢纠。有新闻报出来是好的,但一味地渲染对立对港陆关系并没有好处。少数示威的人也不能代表全体香港人。”

一向与公知意见不同的@陈果_George也罕见地参与其中:“香港是个民主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发表意见;有一部分人脑残表达意见是他们的自由,并不代表香港人的主流意见。内地媒体过于反应激烈了。”

由此,@谢勇也想到了德国,不过不是该国纳粹,而是非理智的民众:“关于大便男童新闻的感想:本来小事一件,两个奇葩街头吵架无限放大后成了民族大义课题,敢欺负我老子跟你拼命。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不可以,法治要看人情。但是最让人恐惧的是,和看见燃烧中国制造日本车的新闻一样,新来的优越感,世界强国公民的自信心,非理智的民众让人想起了二战时期的日本和德国。”

思前想后他坚定认为,导火索是虚构纸尿裤接排泄物的细节:“我坚持认为,这个事件之所以能激发起如此严重的对立情绪,很重要一点在于那个虚构的‘用纸尿裤接排泄物’的细节。这个细节极端符合大陆民众对于自身处境的认知: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变得富有追求文明却依然无法摆脱被歧视和羞辱的命运。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事件有了很强的代入感和煽情特性。”

不错,@释不归事发之初所写下的“凤凰视频四宗罪”曾广为流传,其中一条即是“隐瞒了小孩尿尿时母亲专门用纸尿布接住”,但针对@释不归貌似客观的辟谣,另一波对辟谣的再辟谣正在绝地反击。

由粉丝数刚过千的@轻型子弹蚁打响第一枪,对@释不归所说后三条予以逐条反驳。@李佳佳Audrey评价其长微博是“用证据链完整展示真相,不容易”,并总结提炼要点:“1、是男孩;2、是当街大便;3、根本没有什么尿不湿”,@沈大飞更要“表示敬意”:“虽说已经懒得对牛弹琴,但这种花大力气整成的内容,还是得转一下,表示敬意。”

参与转发的@作业本写下推荐语:“推荐这篇文章给香港人看看,更推荐给内地人看看。”如获至宝的凤凰新媒体COO@李亚接过话头,撂下掷地有声的五个字:“大家自己看”,领导有指示,饱受争议的@凤凰视频自然也要参与转发。

同样身着“无证据,不轻信”的铠甲,与@轻型子弹蚁并肩作战的是@ baidu冷兵器吧,针对“贝克汉姆儿子香港街头小便,港人却反思是厕所少”言论,他贴出长微博予以追根溯源,试图解析信息为何传播失真。眼见胜负已分,@陈宗鹤先生再推波助澜一把:“既然如此声讨闾丘露薇和凤凰视频,我也希望你们把造谣的@释不归抓起来!否则秦火火不服!”

闾丘露薇有过道歉,@凤凰视频引发争议之后第三天,闾丘在腾讯大家专栏发文希望“两地之间,平心静气谈一谈”:“现在回看我引述的媒体报道的文字,确实存在错误:首先,衣服的颜色写错了;其次,香港媒体采访当事人之一的吴先生,他声称事件中的母亲掌掴拍照者,他出手阻挡受了伤,而我直接写成打耳光,这样的转述是不精准的,在此向网友道歉...另外,我还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马上提供新闻链接,或者加一句‘综合媒体报道’”。都是细节,亦算小过,也属因祸得福,大家本周万元稿奖金昨日花落闾丘,对其“漩涡中冷静说理的气质表示赞赏”。

事后反思,@bambi_lin对舆论引导有心得体会,“那篇四宗罪的文章,在对舆论的引导上是很成功的,值得有此雄心的人好好总结、效仿...为什么这样一篇没有一条是事实的短文,在当时却被人们当作事实而毫无疑议地接受了下来,成为后续讨论一个基本的事实框架。即使我这样的怀疑者,也只能很小心地在它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边缘性的疑问...事实上,类似情景在近年的公共争论中多次出现:首先以极高的情感烈度将事情区分为敌我,然后以非常权威的方式发布一些‘事实’和基于事实的指控。”

由表及里,陈季冰淋漓尽致呈现了“一座城市的迷茫与愤懑”。行文开门见山,立论着眼大局,“撇开‘便溺事件’的直接和具体前因后果,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对立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是香港这个特区城市眼下所面临的巨大困境的折射”。

贫富差距成为香港经济形势金玉之下的败絮:“只要谈及香港的经济前途,许多普通市民和知识分子却都流露出迷茫甚至焦虑。原因就在于近年来显著拉大的贫富差距,这使得大多数港人的实际收入并没有随经济增长一同增长。相反,随着两极化加剧,社会上的相对贫穷者不减反增。”于是怀念旧时温情如潮水回涌:“这进一步使得很多香港人深情地回顾过往的那段殖民地的‘港英时光’,因为人们感觉那时比现在更有公平和人情可言。”

经济的失衡加剧了心理的失落,“蜂拥而至的内地游客和新移民不仅推升了香港的通货膨胀,亦被认为降低了香港社会的整体文明水准,更因为文化观念的不同而时常与本地人发生抵牾..”作者认为港人更深层担忧则是自由被侵蚀:“在‘内地模式’——表现为来自北京的权力和资本——的侵蚀之下,以往人们珍视的有别于中国内地其他地方的独特的‘香港身份’和‘香港价值’(自由和法治)是否会弱化、甚至流失?虽然香港的法治仍然独立、自由仍然有保障,但回归以后其经济对内地的病态依赖仍不免使本地的民间反对者担心,这有朝一日是否将带来香港政治乃至文化的‘内地化’,最终使香港成为一个普通的内地城市。”

香港会引来新一轮内地化进程吗?在这一事件中表现抢眼的@本土香港报,即有一则可供参考的消息带来,“夏俊峰子画展将于香港举行”:“沈阳小贩夏俊峰之子夏健强(强强),将于五月一日至二十日假香港社区文化发展中心举办画展,强强与其母张晶将会来港出席。扣除活动开支,售卖所得善款将全数用于支持夏健强的生活、教育与艺术创作。”

画展名为“只有我和妈妈的日子”。这应该是娘俩第一次从内地去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