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联盟云平台欢迎您!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行业动态

甘肃非公经济如何追赶9.5%的差距

2014年05月12日14:50中国行业联盟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未来五年非公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将提高到50%以上,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去月,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速达15.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5%。对于蓬勃发展的非公经济而言,取得成效的同时,距离“半壁江山”尚有9.5%的差距,如何追赶9.5%的差距才是关键。

深化政策措施

如何让非公经济提速?

全省上下一直都在努力,突出表现为创新工作举措,深化政策措施。全省各地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政策支持、服务环境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兰州市启动“3个20万元”优惠政策,仅去年下半年就扶持初创微型企业1383户,共投入资金8.44亿元;

天水、嘉峪关、酒泉、金昌、白银、平凉等6市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陇南市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余元,武威、定西、张掖3市安排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天水、庆阳、临夏3市州安排数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省发改委积极利用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非公经济参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各领域循环经济项目建设,2013年共安排1.65亿元专项资金,其中由非公经济投资建设的项目约占90%;

省国税局支持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发展,2013年共对符合条件的222户非公涉农企业减免应纳税所得额1.47亿元,对符合条件的3241户非公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447.14万元,对135户享受西部大开发等过渡优惠政策的非公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1.59亿元;

省工信委开通“甘肃中小企业投融资网”,通过股权、短期融资等形式为21户中小企业融资5.27亿元,全省中小微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04.9亿元,增长24.42%。

去年年底的数据显示,全省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88.23万户,比上年增长14.28%,近5年来首次呈两位数增长。

“小少低”成为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瓶颈

虽然我省非公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业内人士将其归纳为三个字:“小少低”,即:非公经济总量小、企业少、层次低。非公经济发展滞后,仍然是甘肃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

进一步看,市场准入仍需进一步放宽。虽然制定了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允许非公经济进入一切法律法规未禁止的领域。但在落实过程中,非公企业仍会撞上看得见、进不去的“玻璃门”,很难进入传统垄断领域或特许经营领域参与公平竞争,迫使其不得不在制造业、房地产业、餐饮服务业等领域过度竞争,抑制了非公经济的活力。资源配置方面仍存在“重公轻私”的倾向。资源配置市场化机制还不完善,特别是特许领域准入、重大矿产资源开发、政府性项目审批等方面,公开度不够,竞争性不强,市场化配置机制不完善,非公经济难以得到支持。一些地方在配置资金、技术、人才、矿产、土地等生产要素时注重国有企业而忽视非公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

业内人士表示,每年都说融资难,其实难就难在了非公经济融资领域。虽然国家和省里出台了一些金融扶持政策,但非公经济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所需资金主要依靠民间融资,成本高,企业负担重。国有商业银行针对非公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贷款规模较小,扶持力度不够大。而且,“创业为荣、创业至上”的氛围在我省还没有完全形成,观念滞后、思想保守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非公经济的发展。

迎头赶上,非公经济发展的路子还需拓宽

记者在兰州全志电子有限公司、兰州华宇包装彩印有限责任公司及甘肃敬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采访后获得的信息是,非公企业目前发展遇到的困难大多为政策瓶颈和资金困难。

因此,深化改革,不断拓宽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路子成为助推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省非公办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政策体系,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政策,对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一次“回头看”,对已经取得的成效要总结经验,着力创新;落实不够好的要加强整改,查漏补缺;出现错位的要分析原因,及时纠正。不断创新人才和科技支持政策,增强非公企业竞争力。

其中重要的是消除束缚障碍,从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破解制约瓶颈、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入手,消除各种束缚和障碍,真正解决思想上对非公有制经济缺乏信任和不愿支持、不敢支持、无力支持的问题,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消除以资本实力、企业规模和从业资历等抬高行业准入门槛的做法。在获得各类公共资源、平等竞争等方面,彻底取消所有制限制。鼓励和支持优质非公有制企业以参股、合作等方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和垄断行业,以及金融、电信、铁路等服务业。在城市户籍准入、社会保险标准、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非公企业与国有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

还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拓宽非公经济发展领域。支持国有企业多元持股,积极探索非公经济或民营资本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多种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方法和举措,实现股权多元化或股权社会化。拓宽融资渠道,有效解决融资难题。而重点在放开民间金融、加快金融创新方面,按照省上要求,大力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探索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民营企业银行及金融服务组织,发展壮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以及各类资金互助组织等,并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力争2015年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实现全省县区全覆盖,每个乡镇至少有1家资金互助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