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联盟云平台欢迎您!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资讯首页 > 今日推荐

处理地方债不能杀鸡取卵

2014年08月05日10:13中国行业联盟
    今天有报道说,2014年地方政府偿债规模将达2.4万亿元人民币,而且说有些地方政府官员被堵在会议室门口“逼债”。不否认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但中国政府债务规模可控这个大的判断,应当不成问题。“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此话虽然没错,但那仅仅是老百姓对于传统借贷关系的认知,而现代商业信用往来其实并非如此。

    大家都知道,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存款类金融机构”是靠“吃利差”来获得收益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只要借款方经营正常,能够按时付息,银行不会轻易催收贷款。除非发生以下三种情况:第一,银行资金过紧,需要确保大客户(优质客户)的资金需求而不得不收回小客户贷款;第二,银行希望上调贷款利率,但与借款人谈不拢而被迫收贷。第三,借款人经营出现大的风险,银行被迫收贷。

    现在地方政府的贷款出现了什么问题?是卖地收入减少的问题。我坚信,今年上半年地方政府收入确实出现了困难。尤其是楼市萧条,导致政府卖地收入减少,至少收入预期走弱,而且政府为经济“托底”不得不加大支出。所以,一方面是收入减少,另一方面是支出不减、甚至增加。这当然会有麻烦。雪上加霜的是:上半年借贷利息过高。几者相加,大幅增加了地方政府的付息难度。

    如果这时候金融机构不明智、不容忍,而是一味勒紧地方政府的裤腰带,那一定导致恶性循环。银行越勒,地方政府的“奶牛”越没草吃,越无奶可挤,银行越要不回钱。这是金融经营之大忌。大家可以看一下金融危机过程中,美国人处理金融问题的方式。如果当时政府不出面,先压下坏账,而是一味简单地遵循“欠债还钱”的原则,那今天的情况会怎样?

    所以,大家不必担心,而中央在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上已经出手治理了。其路径是:国资改革。通过国有资本的兼并重组整合,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大量引入“核心资本”(股权资本)最终实现地方政府债务率的大幅降低,并使国有资本重新焕发生机,变成更大的“奶牛”,从而强化金融安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

    这才是良性循环的方式。金融机构的担心是地方政府债务无法还息、甚至变成坏账。但如果这些债务变成良性资产,不仅本金安全,而且可以按时付息,那金融机构为什么要回抽贷款?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把可能出现风险的资产变成安全、良性的资产”,而不是通过“逼债”最终两败俱伤。不过,这需要一点时间,我认为最多两年,情况就会有大的改观。

    现在许多的财经媒体人不太了解现代信用的运作过程。所谓“去杠杆”,是通过收回债务得以实现的吗?大家不妨再去看看美国的做法。美国发生的是“债务危机”,所以他们“去杠杆”的手段是推高股市。通过大规模的股权融资去降低过高的债务率,这就是“去杠杆”。但我国的一些专家或官员理解错了,以为“去杠杆”就是减少借贷。

    不错,大幅度紧缩信贷可以达到“去杠杆”的目的,但那会使经济付出巨大代价。最后的结果会是:经济衰退、债务违约、银行坏死,金融和实业之间恶性循环,直至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那为什么还要“去杠杆”?难道“去杠杆”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健康,而是为了导致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吗?这与“不去杠杆”的结果不是一样吗?所以,大家必须理解到底什么是“去杠杆”,什么是为了经济健康的“去杠杆”。

    中央已经意识到了,投资者更应该意识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不断强调:股市对于中国经济最强大而有效的战术意义就是“减低已经高企的负债率”——去杠杆。只有大量充实股权资本,才是“在确保中国经济健康前提下降低债务率——去杠杆”的有效路径。

    所以说,解决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能操之过急,必须避免恶性循环情况的发生。而在这方面的新闻报道也要谨慎,把握好尺度,否则会严重打压市场信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信心经济。信心越强,经济越强,越会形成良性循环;而信心越弱,经济越弱,越会形成恶性循环。

    本着“为中国股市扫雷”的宗旨,着力为中国投资者营造“放心投资,舒心生活”的美好环境,CCTV证券资讯频道联合商务部研究院及各城市责任媒体共同发起——中国证券投资放心工程,敬请广大证券投资者积极参与。